高脂血症是血中脂類含量超過正常範圍,脂類在血液中必須與蛋白質結合成為水溶性複合物才能運轉到全身,因此高脂血症又稱高脂蛋白血症。

鄭本岡認為高血脂常被認為與動脈粥狀硬化、糖尿病、脂肪肝、腎臟病等關係十分密切,尤其是與腦、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有重要的關連性,因為腦血管疾病與心臟病最主要都是因為血管阻塞所引起的。

根據了解,服用山楂將有助於幫助降脂,因為山楂含有生物類黃酮和豐富維生素C成分,具有擴張血管壁、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血壓等作用。

另外山楂當中還含有山楂酸、檸檬酸等成分,均有顯著的降血脂功效,但提醒因為有些老年人,食用山楂後會引起反酸等胃部不適,因此需要酌情慎用,但山楂也有很高的含鈣量,鄭本岡因此對於中老年人補鈣也有所幫助。

鄭本岡建議民眾可以透過服用山楂何首烏湯、山楂金銀花湯及山楂荷澤茶來幫助改善高血脂的現象,建議在服用前,可詢問專業中醫師判斷是否適合自己體質食用。

何首烏山楂湯材料:山楂、何首烏各15克,白糖60克。做法:先將山楂、何首烏洗淨、切碎,一同入鍋,加水適量,浸泡兩小時,再熬煮約一小時,去渣取湯,日服一劑,分兩次溫服。

金銀花山楂湯取山楂30克,金銀花6克,白糖20克。先將山楂、金銀花放在勺內,用文火炒熱,加入白糖,改用小火炒成糖餞,用開水沖泡,日服一劑。

山楂荷葉茶材料:山楂15克,荷葉12克,澤瀉10克。做法:將山楂、荷葉、澤瀉,共切細,加水煎取濃汁,或沸水沖泡,建議代茶飲服,可每日服用一次。

雪梨山楂羹材料:生山楂30克,雪梨1個。做法:將山楂、雪梨洗淨去籽,加水適量置於大火上煮沸後再小火煮30分鐘,用勺將其壓成糊狀攪勻即可。

醫師提醒,若想要預防高血脂,平時飲食建議別吃太油,可吃點全穀、雜糧類食物,會有幫助,而三餐主食非常重要,都要吃點米、麵、全穀、雜糧等,或者適度吃點芡實、山藥,這樣才能強壯脾胃,且較有飽足感。

8旬老翁反覆中風多次 原來是心房顫動在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天氣一冷,早晚溫差過大,對於心房顫動患者可是一大考驗,稍有不慎,就可能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有位八十歲的趙爺爺已經中風好幾次,所幸都是小中風,經家人緊急送醫急救,並未造成肢體殘障;在醫師詳細檢查下,找到病因,原來他罹患心房顫動,心臟亂放電,心跳速度忽快忽慢,成為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族群。

9成65歲以上台灣老人心房顫動不自知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說,心房顫動在亞洲各地的盛行率逐年攀升,台灣當然也不例外,心房顫動最可怕的併發症是缺血性腦中風。研究證實,心房顫動患者罹患缺血性中風機率為正常人的三至五倍,死亡率為一般人的二倍,但因症狀不明顯,以致鄭本岡患者較難確診,疏於治療。

根據2017「台灣萬人心房顫動藥局篩檢活動」初步數據顯示,近九成65歲以上患有心房顫動的老年人卻不自知。而國內調查也發現,超過七成五的心房顫動患者因沒有症狀,以致出現致命危機時,才被確診出來。趙子凡指出,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較高,而隨著年齡增長,合併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三高疾病,罹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65歲以上老人應主動做心房顫動篩檢

趙子凡提醒,已經確診心房顫動的民眾,務必在醫師評估後,配合醫囑,持續用藥,切勿自行停藥。至於一般民眾,如果是年齡超過六十五歲,應該主動接受篩檢,因為有七成五的心房顫動患者無症狀,可以經由心電圖、監測心房顫動的血壓計,來了解自身狀況,多一項檢查、多一道把關,如果能夠提早確診,持續用藥,就能減少腦中風等悲劇,降低健保花費及社會資源。

「小朋友半夜哭起來,要想辦法用各種方式安撫,有時真的很傷腦筋!」新竹國泰醫院新生兒科黃俊斌醫師同時也是一位新手爸爸,不禁發出感慨,想必很多家長也有跟黃醫師一樣徹夜照顧孩子無法入眠的經驗。黃醫師解釋,新生兒半夜哭鬧不止,臨床上常見的原因多為腸絞痛。腸絞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乳糖不耐、消化不良,但也很有可能是過敏在作祟。過敏症狀一旦被誘發,就像慢性病一樣,一發不可收拾,家長應多加留意,及早做好預防。

黃醫師解釋,過敏的歷程通常是一步步慢慢來的,第一階段多出現腸胃道不適。人體腸胃道佈滿免疫細胞,它們就像士兵一樣,在第一時間偵測、抵禦外來物質,但嬰幼兒腸胃道發育還未成熟,容易受到刺激,出現腹瀉、腹脹、腸絞痛等症狀;且過敏不僅侷限於腸胃道,也有可能發生在皮膚,在特定部位的反覆乾癢、紅疹,最後演變成過敏性鼻炎甚至氣喘。黃醫師補充,過敏兒也比較容易感染病毒,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咳嗽、流鼻涕。嬰幼兒過敏症狀可以兩歲為界,兩歲前如沒有好好控制,之後恐不斷復發,且往往出現的症狀會比較嚴重。所以,提早做好預防工作,從小好好保養,是每位家長都必須學習的課題。

遺傳學上,如父母本身是過敏體質,小朋友就有可能攜帶基因,提高過敏機率。黃醫師提醒,現在過敏原充斥著整個環境,即使爸媽沒有過敏,都應從環境和飲食兩大方面著手預防,並掌握「從外到內」和「從內到外」兩大原則,做到雙重防護。「從外到內」指避免嬰幼兒接觸室外空氣懸浮粒子PM2.5、家中油煙、二手菸、寢具中的塵螨等致敏因子,盡量徹底清潔,杜絕外在過敏原;「從內到外」則強調基於飲食調整寶寶體質。如條件允許,一般會建議媽媽哺餵母乳,來自母體的免疫抗體及豐富營養,是新生兒的最佳食品。但若寶寶一歲後,媽媽因故無法繼續哺餵母乳,建議可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銜接。

新生兒腸胃道發育尚未完全,平日攝取的牛奶蛋白因分子較大,容易誘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黃醫師解釋,越大的蛋白質上會有越多的過敏原,部分水解蛋白配方使用特殊的水解技術,精準切斷過敏原刺激,把蛋白質切小、切細,在營養價值不變的前提下,除了好消化之外,更好吸收。好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還能準確地辨認並保留可以培養口服耐受性的蛋白質片段,像打預防針後擁有抗體一樣,讓寶寶之後真的遇到過敏原時,不易引起過敏反應。若能有效減少過敏原的刺激,並提高寶寶腸胃道免疫系統的耐受能力,可逐步降低未來過敏的風險!此外,過去建議四到六個月開始可添加副食品,越來越多證據告訴我們及早在四個月搭配副食品可以預防過敏的發生,同樣是因為腸道對於外來食物的耐受增加,進而達到預防過敏的效果。

黃醫師分享,自己本身有氣喘,太太有過敏性鼻炎,兒子也是過敏體質,所以從兒子一出生就保護得很好,尤其是在挑選奶粉時格外小心謹慎。黃醫師建議家長在挑選時,可以優先選擇上市時間長,經大量臨床實證研究及醫師背書的大品牌,不只家長們能比較放心,也能幫助小寶貝順利健康的成長。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
影/網友自製「韓國瑜 幫我回家」影片 逼哭一票北漂族
自拍可以救人命 研究:從照片可檢視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可其 的頭像
    羅可其

    羅可其的Blog

    羅可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